在一轮冷空气过后,天气转冷。在我们山上,冬笋悄悄地长出来了。在温塘,冬笋是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,冬笋炒肉,冬笋炒酸菜...如果你还没有吃到今年最新鲜的冬笋,那就带着你的小锄头去山上挖冬笋吧!
靠着一根根状的竹子生长的冬笋,很难找到它,因为它不像春笋那样露出半边脑袋,它深深的藏在地理学里,需要你慢慢的寻找,这需要技术,需要经验,需要体力,更需要运气。
挖掘冬笋要注意些什么?壮乡黄哥告诉你!
别选太老的竹子,最好是一年或两年的那种竹子,看竹子也比较容易,嫩竹是不会长笋的,嫩竹表面颜色较浅,总之颜色越深越老。竹子一年或两年更绿。
挑选土地
选土比较松的地方,也要看地上有没有裂缝,竹株最下一盘竹枝伸展的方向与竹鞭大致平行,沿着这个方向观察地面,只要看到地面上有土块轻微隆起,松动,裂开的地方,用脚轻踩有松软感就是有笋的迹象。
冬天的笋子往往只撑破了土层,露出一点笋尖,或者浅埋在土层下面几厘米,默默生长。这样找冬笋就成了技术活了。
挖掘冬笋有两个窍门。
第一,要“看笋找笋”,看看竹叶,如果发现有些叶是暗绿色的,竹叶比较浓密,还有一些带黄色的,那么这种竹子很可能长出冬笋(上图中右边);相反,如果竹叶比较稀少(上图中左边),长出冬笋的可能性就很小。
第二,注重地面细节,埋藏冬笋的地方,往往会有轻微的土块隆起,并伴有一道裂缝,这称为“土里藏笋”。
挖掘冬笋
找笋后要仔细锄去它的三面土,找出生长它的竹根,要切成竹根和笋的交界处,这样既有利于保持鲜嫩,又更美观。
拿着锄头慢慢地刨泥巴,就会露出笋头。
挖掘到笋干后可别太高兴离开,如果是冬笋一般一根竹根不止有一个笋干,少则2-3个多则7-8个一窝也不足为奇。刨笋时要小心,尽量不要伤到小笋和竹根,刨完笋后要用原土再埋。